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,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,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,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,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,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,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。另外,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,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,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。
不板结原理
在不板结铁碳填料应过程中,复合催化剂、防板结催化剂全程参与,杜绝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铁的腐蚀出现的均流,及时剥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膜,填料层层消耗、变小,阻止填料表面钝化板结,使整个处理过程高效、持久、稳定。
在填料正常运行情况下,根据能量守恒定律,去除等量的COD所需要消耗的电化学能量是固定的,所以只要不板结,同等条件下,填料的消耗是一样的。如果消耗量减小了,说明部分填料钝化了,较终会失效板结,这些板结物也是污泥量,而且是更难处理。
有些厂家误导消费者,认为铁含量越高,强度就越大,消耗越少,其实一味追求铁的含量,没有正确合理的铁碳比,很难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。而铁的含量过高,铁与铁之间的接触更为密切,长期运行较终导致板结钝化。
铁碳填料检测方法新论:从微电解工艺的较原始的工艺来讲,较原始的微电解为铁粉和碳粉混合后加入污水中,从而形成微电解的效果,铁碳填料做为后期发展的另一种形态,在使用上有所方便,但效果上,烧结的温度越高,效果越差,因为道理很简单,铁块和铁粉与酸反应时,铁粉反应更加充分,从而效果更好,所以区分微电解填料的好坏,单纯从填料的硬度是否较高来判断填料的好坏是不科学的。所以,铁碳填料的烧结是为了铁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一体,杜绝铁碳分离,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铁和碳的分离将造成电位差的减少,从而处理效率下降。综上,较佳的铁碳填料是铁和碳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,且不易很快被酸浸泡侵蚀完全粉化即可,所谓的敲不烂打不碎的填料,并不是较好的填料,就如铁块,时间长了在水中,由于不消耗表面不剥离,长期下来会出现板结
铁碳填料铁和碳的比例
微电解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.当铁和炭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,由于Fe和C之间存在1.2V印染废水处理前后 的电极电位差,因而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,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.阳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二价铁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,可使某些**物还原,也可使某些不饱和基团(如羧基—COOH、偶氮基-N=N-)的双键打开,使部分难降解环状和长链**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**物而提高可生化性.此外,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是良好的絮凝剂,特别是新生的二价铁离子具有更高的吸附-絮凝活性,调节废水的pH可使铁离子变成氢氧化物的絮状沉淀,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或胶体态的微小颗粒及**高分子,可进一步降低废水的色度,同时去除部分**污染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.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[H]和[O],在偏酸性的条件下,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使**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,从而消除了**废水的色度,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.
客户收到多家样品后,通过小实验做对比,根据一次实验结果的高低,来判断填料性能的优劣,这是不科学的。因为有些厂家的填料微孔多,比表面积大,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处理效果肯定略高,但是在实际应用中,微孔不久被堵塞了处理效率会急剧下降(原因参考误区二孔隙率问题),所以小实验结果的高低只是填料性能的一方面表现,产品真正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钝化不板结才是王道。如果出现小试效果差别大,可做连续动态实验或做中试来判断填料的长期使用效果,一般情况小实验只能确定该污水是否适合用微电解工艺,正常的微电解效果不会有太大差别,板结问题一般六个月以后才能出现。